一、從地理樞紐到戰略中軸:烏茲別克斯坦物流價值凸顯
作為中亞地理中心國家,烏茲別克斯坦擁有通向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的五個鄰國陸路通道,是區域內最重要的橋梁型國家。近年來,隨著中歐班列、“中吉烏”公路運輸通道、“一帶一路”多式聯運的深入推進,烏國在中亞物流體系中的節點地位愈加凸顯。
數據顯示,烏方已在塔什干、安集延、納沃伊等城市規劃或建設多功能物流中心,并計劃引入外資進行鐵路、公路及口岸的現代化改造。這為中國企業在中亞設立區域倉儲、分撥中心、境外車隊等提供了天然入口。
二、四大拓展方向:中烏物流合作的落點與機會
在當前國際形勢和區域格局下,中烏物流合作有望在以下四個關鍵方向上拓展升級:
三、中國企業如何把握紅利窗口期?
面對中烏物流合作提速,中國企業可以從平臺構建、資源布局、合規經營、服務升級四個維度把握機遇:
四、烏中物流,正當其時
隨著烏方高層釋放深化合作信號,中烏國際物流將在新一輪區域一體化浪潮中迎來“高質量互聯互通”的戰略窗口期。這不僅是交通體系的升級,更是跨境產業協同與區域價值重塑的機會。
無論你是傳統外貿企業、跨境平臺服務商,還是有意深耕中亞市場的物流參與者,現在正是布局烏中物流通道與生態的最好時機。
轉載請注明文章來自新疆眾聯華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官網
]]>談及全球分工,我們在探討誰將成為中亞國際物流樞紐之前,需先解決一個實質性問題:要成為國際物流樞紐,必須滿足區域國家在全球產業市場中的分工。例如,從資源國到制造國,再從制造國轉變為消費國,每一次轉變都需要該區域或國家具備人口、經濟、科技及其他特殊條件。目前,中亞國家資源豐富,主要出口天然氣、鈾、鐵、銅、金等礦產。盡管有些國家如烏茲別克斯坦擁有制造業基礎,但整體上還不足以成為強大的制造國。因此,基于產業優勢,烏茲別克斯坦有可能成為中亞地區的國際物流樞紐。
再來看中亞的區域優勢。由于海權受到一定管制,進出口物流成本波動較大且時效性較慢。中亞地區擁有陸權的國家已開始從過境貿易中獲得經濟效益和影響力。例如,哈薩克斯坦近期因俄羅斯稅制變化而調整了過境車輛的通行規定,從而影響了陸運目的地國的物流成本和經濟安全。因此,有必要在中亞地區建立一個相對可控、安全且平衡的陸運樞紐中心,以擺脫任何一方的管制,從而解決因各國政策變化而帶來的供應鏈風險,其中,烏茲別克斯坦與吉爾吉斯斯坦都有機會成為貨物中轉樞紐,至于誰能取得更多權重,還需要看后期兩國在產業、過境便利性上的發展狀況。
關于陸權之爭,簡而言之,中亞各國因過境問題長期存在陸權爭奪。其中,哈薩克斯坦受益最大,擁有口岸、鐵路換裝和運輸路線等優勢。而其他中亞國家由于口岸較少、經濟實力較弱,難以在公路和鐵路方面擴大陸權優勢。然而,隨著中吉烏、中阿等鐵路和公路陸權的補充建設,哈薩克斯坦的陸權優勢將逐漸被削弱。屆時,位于過境路線的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以及跨里海運輸線上的阿塞拜疆,都有可能成為中亞地區的區域國際物流樞紐。
轉載請注明文章來自新疆眾聯華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官網
]]>